会好的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又是辩论稿混更】在大学,被同化更加可怕

开宗明义,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排斥是指一种由于被个体或团体所拒绝或排斥,从而导致个体的归属与关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现象和过程;同化是指接受了群体的思想和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进行趋同性的融合;可怕是指某些事情造成了不良影响,主观上不想其发生。而今天讨论的范围在于大学生,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社会给予了其开拓创新的使命。今天我们判断在大学被排斥还是被同化何者更可怕的标准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何者造成不利影响更大。

首先,被同化的方式更不易察觉,让人难以反应。《乌合之众》中认为,“从众效应源于一种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由此,当我们被同化时是难以察觉的。罗森塔尔效应表示,潜移默化会慢慢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其后续行为,导致其改变。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其一,情绪具有传染性;其二,我们的思想有避免不一致的倾向,大脑不愿意做出改变,以节省空间。而如果是被“恶”所同化,则更可能成为“恶”的帮凶。如妻子被丈夫家暴固然可怕,但激起反抗至少有主动摆脱的可能,但倘若妻子被丈夫的思维同化,认为女人天生低人一等,应该遵从三从四德,丧失了摆脱的意愿,甚至会教育她的女儿遵从女德,成为了这一“恶”的传播者。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排斥时人摆脱意愿强烈,也易激起反抗。人很容易辨识出被排斥,在生理心理上也有预警机制。但被同化却越来越难辨识,也更能伪装来突破我们的预警机制。

此外,被同化产生的危害更严重,范围更广。时代需要大学生有自我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005年钱学森提出,当时的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自此我国愈发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大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高校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而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应培养的能力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占比67%,创新能力的占比39%,同时,68%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涉猎面要广, 要着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与其相矛盾的是,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自我学习与独立思考辨别信息的能力却远远不足。根据调查, 只有37.34%的同学会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分析;而只有47.31%的学生能够独立评价网络中的信息且不能完全辨别信息品质的优劣, 有7.67%的同学甚至对网络信息没有辨别能力。这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和个人思考能力的不匹配,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若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越强, 其对自身政治角色认知水平也越高;即独立思考能力越强,越能接收正确的信息,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反之,如果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则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综上所述,基于被同化的产生方式和后续的社会影响,我方坚持认为,在大学被同化更加可怕。

评论 ( 1 )
热度 ( 6 )

© 桐碎 | Powered by LOFTER